照明技术:白炽灯的工作原理与历史影响

白炽灯是最早的电灯类型之一,由托马斯·爱迪生在1879年发明并推广。其工作原理基于热辐射发光的概念,即当电流通过灯丝(通常由钨制成)时,灯丝会因电阻而发热至极高温度(约2500摄氏度),从而发出可见光。这种灯泡内部通常充有惰性气体(如氩气和氮气的混合物)或真空状态,以减少灯丝的氧化和蒸发速度,延长灯泡寿命。 尽管白炽灯因其简单的设计和低廉的成本而被广泛使用,但它的能效相对较低,大部分能量转化为热量而非光,导致大量能源浪费。因此,随着技术进步,特别是LED灯和荧光灯等更高效、更环保的替代品的发展,传统白炽灯正逐渐退出市场。然而,白炽灯的历史地位不可忽视,它不仅标志着人类对电力应用的重大突破,也促进了后续各种照明技术的发展,对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

联系方式

查看详情

在线咨询

电子行业信息